在民乐欣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

2023-09-16 13:09

《在民乐欣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音乐律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指导思想:    《民乐启蒙教育》作为我园的特色教育已经拉开帷幕,并在专家的引领下正逐步走上轨道。根据我园的实际,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学期我组将从民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着手,引领幼儿走进民乐,逐步增强节奏感。
     众所周知,打击乐是最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种类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幼儿最容易掌握的乐器。由于打击乐器的演奏主要使用大肌肉的动作,因此,幼儿容易掌握演奏方法。打击乐器是深受孩子喜爱的一种乐器。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演奏打击乐的兴趣,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方法,发展幼儿听辨节奏和乐器音色的能力,提高幼儿与群体合作的协调能力。并在打击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有一种欢快、成功的体验。
二、研究目标:
1、在看看、听听活动中,引领幼儿欣赏一些著名的民乐乐曲,萌发幼儿喜爱民乐的情感。
2、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掌握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积极尝试使用其进行打节奏活动,增强节奏感。
三、具体做法:
1、提供视频、磁带等音像资料,让幼儿欣赏几首著名的民乐乐曲,使幼儿感受民乐、了解民乐,初步激发幼儿喜爱民乐的情感。
小班阶段的幼儿对于民乐了解甚少,因此需要通过感知、欣赏来激发幼儿了解民乐,走进民乐。所以各班老师先收集资料,进行交流分享,从中挑选适合小班幼儿的、短小欢快的民乐乐曲,让幼儿感知欣赏,并在一日活动中经常播放,使幼儿反复聆听,逐渐引导幼儿了解民乐是我们的国乐,非常优美,从而激发幼儿喜爱民乐的情感。
2、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探索设计一些便于幼儿理解掌握的节奏图谱,帮助幼儿识别不同的节奏型。
 节奏乐活动对幼儿的节奏感是有要求的。教师要有计划地在游戏中帮助幼儿逐步积累节奏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否则节奏乐活动是无法正常进行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具体地体验、感知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设计有趣可爱的图谱(如水果、动物造型)等吸引孩子尝试辨认,然后乐意通过动作模仿、语言节奏等表达对节奏的感悟(如用拍手代替说话),把抽象的教学关系转化为孩子能亲身感知、具体操作的节奏图谱,用孩子熟悉、擅长的经验去丰富节奏小知识。
3、创设节奏区角,提供几种常见的、便于幼儿操作的节奏乐器,引导幼儿在摆弄中自主探索演奏方法,进而拓展使用生活中的替代物品,乐意尝试各种节奏活动,逐步累积孩子的节奏感。
小班阶段的幼儿对于节奏乐活动的喜爱更多的取决于对小乐器的喜爱。所以,在小班阶段我们更多的是让幼儿尽情的摆弄乐器,以满足幼儿心理上的需要。在摆弄和游戏中,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自己的感受,逐步了解区分不同小乐器的音色,并逐步掌握最常见小乐器(碰铃、响扳、铃鼓等)的正确演奏方法。如:认识小乐器。让幼儿在敲敲、听听比比中了解碰铃、响板、铃鼓的不同音色,可用形象有趣的语言让幼儿记住小乐器的名称和它唱歌的声音。教师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授中,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乐器演奏方法,并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体会不同的演奏方法,体验不同的音响效果,从而激发孩子进一步探索民乐的兴趣。
四、活动安排:
1、讨论:怎样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民乐乐曲?如何开展欣赏活动?
2、交流:怎样开展节奏练习活动,哪些节奏型幼儿容易掌握,如何设计便于幼儿掌握的节奏图谱?(资源共享)
3、分享:各班开放展示课、资料成果交流。